深山明珠的个人文集
竹溪县丰溪镇发展林下经济的实践路径
长峡布衣专业号 | 2025-9-24

竹溪县丰溪镇发展林下经济的实践路径

竹溪县丰溪镇立足大巴山腹地生态本底(森林覆盖率91.3%),创新实践“林药融合、立体开发、循环发展”模式,通过多元化路径,全方位激活山林资源潜能,实现了护生态与兴产业、富百姓的有机统一。

一、向绿图强:

丰溪镇地处鄂陕渝三省市交界处,平均海拔1200米,森岚叠翠,生态禀赋优异。面对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实际情况,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抢抓全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机遇,把目光投向广阔山场,把发展高附加值林下经济作为强镇富民的主攻方向,成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内抓产业布局,外抓企业招商,狠抓品牌建设,奋力书写“山上有林子、林下有产业、百姓有票子”的生动篇章。目前,全镇70%农户从林下经济中受益,户均年增收1.2万元,成功闯出一条发展林下经济、促进乡村振兴新路子。

二、创新实践:

(一)立体种植:“木”“草”搭配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

1.发展模式:黄连为多年生常绿草本,喜阴,根浅;黄柏为阔叶乔木,喜光,根深。丰溪镇探索“木本 草本”立体栽培模式,在黄柏、厚朴、合欢林下套种黄连等草本药材,本木树冠成为黄连的天然遮阳棚,避免阳光直射对黄连造成损害。木草搭配,树高草低,上阳下阴,根系树深草浅,黄连吸收不完的肥料随水下渗可被杜仲、黄柏利用,多层绿植覆盖更好防止水土流失。这种“栽连植树,取连还山”模式,较好地解决了连林争地矛盾,把低值次生林改造成了高价经济林,也促进了林业的发展,有效保持生态平衡。

2.效益分析:黄连的收获期5-6年,每亩黄连的产量可以达到350公斤,按照当前市场价格230元/公斤计算,每亩黄连的收益8.05万元。杜仲、黄柏一般在8年之后可通过间伐或环剥部分树皮可获得初步收益,每亩可采收干皮200公斤,每亩收益1.2万元;适当采伐胸径达20厘米以上的原木,亩产木材约5立方米,每亩收益0.75万元,每亩年均总收入达1.5万元。对于老龄树全株剥皮后,老树桩还可发芽继续创收。

3.利益联结:创新构建“政府 企业(合作社) 村集体 农户”的合作模式。在丰溪镇凉桥村,灵杰黄连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集体1200余亩山林开展黄柏厚朴 黄连套种,2024年仅黄连销售收入200余万元,在地黄柏厚朴产值达3000万元,吸纳本地务工人员80余人;该合作社为40户药农提供药材种苗供应、栽种技术指导、病虫害防治等服务,带动药农产业发展,农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。为确保集体资源收益,使用集体林地的药农按50元/亩/年向村委会缴纳林地资源管理费,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元,同时合同期满后村集体可享受林地中木本药材分红,集体分红收入可过百万元。

(二)轮作增效:“青”“黄”相接实现时间与空间复用

1.发展模式:青风藤同黄连习性相近,偏好温暖湿润且富含腐殖质的环境,适合种植在海拔较高的山地森林中。为避免林地板结和肥力下降,同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,丰溪镇探索在黄连收获的林地中套种青风藤,实现青风藤与黄连轮作,在全国还是首创,两种药材吸收营养不同元素,减少了有机肥用量,有效改善病虫害,提高药材产量。丰溪镇立足林业资源优势积极招商,引进湖南正清药业有限公司,发展林下青风藤与黄连轮作2000余亩,计划三年内达到万亩以上,同时筹备利用高速留下的厂房,在丰溪镇建立中国青风藤交易中心,积极申报“青风藤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、青风藤GAP认证,掌握青风藤交易市场主导地位。

2.效益分析:林下青风藤生长周期5年,平均亩产约2500公斤,市场价每公斤10元,亩产效益达2万元。黄连栽种5年后开始采收,每亩收益8.05万元。采用“青”“黄”相接轮作种植模式,亩产收益超过10万元。“青”“黄”相接轮作种植充分激发了土壤活性,提高了林地利用效率,破解了农业休耕难题,提升了亩产收益,实现循环发展、相得益彰。

3.利益联结:构建企业主导、集体实施、群众参与的合作模式,湖南正清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种苗、技术指导,保底价回收,村集体提供林地资源,农户开展青风藤和黄连轮作栽种。戈边河、普岭9个村通过推行“青黄”轮作,集体每年可获得稳定的林地资源管理费2万元,带动全镇800余人务工,户均增收3000元。

(三)标准赋能:林下天麻实现品质与品牌齐飞

1.发展模式:利用高海拔林地,仿野生环境种植林下天麻,通过改良栽种技术提高天麻素含量,丰溪天麻药用价值和药膳功效取得显著优势。丰溪镇成立天麻产业工作专班,在提升品质和打响品牌两端发力,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,与十堰市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,邀请农业专家指导天麻繁育、种植技术,联合制定并发布《天麻产地分级及趁鲜加工技术规程》,成为全省首个公开发布实施天麻产业技术规程,形成了丰溪天麻独特的市场标准;积极组织申报“丰溪天麻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倾力打造丰溪天麻品牌,注册有“益顺岛”、“武福岛”多个品牌商标,获得天麻培育种植、深加工两项新型专利,其加工生产的天麻、供应生产的玉屏风胶囊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,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。

2.效益分析:林下天麻生长周期两年,亩产达2500公斤,市场价30元每公斤,亩产收入75000元,每亩净收入超40000元。为提升产品价值,采取“统一技艺、统一包装、统一品牌、统一定价”的运营模式,今年天麻收获后即可入住各大商超及电商平台。

3.利益联结:竹溪县武福岛天麻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,按照农户订单种植、合作社全程回收模式,在全镇17个村无偿提供种麻、技术,建设集天麻加工、成品展示、良种繁育于一体的综合基地,种植面积达3000亩,有效带动800余户农户参与天麻种植。在桃花山村合作社建设的300亩天麻种植示范基地,带动周边9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、务工就业、土地流转,实现户均增收近万元,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。

(四)林下药蜜:溯源管理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

核心要义:将现代智慧溯源系统植入传统养蜂业,对蜂群实施在线监测,实现生产透明化、品质可追溯。

1.发展模式:丰溪镇广阔的林下药材,为蜜蜂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活环境,依托森林蜜源优势,丰溪镇打造独具特色的“高山药蜜”。通过在野生药材丰富林间发展蜜蜂养殖,蜜蜂充足汲取黄连、当归、五味子、淫羊藿等野生药材蜜源,形成的高山药蜜色泽清透、口感醇厚,还具有较高养生价值。为提高药蜜品质,加强蜜蜂基地管理,丰溪将现代智慧溯源系统植入传统养蜂业,实现远程监控蜜蜂生活环境,实时监测蜜源情况,对产蜜环境不佳的及时转移,确保蜜源品质,同时对蜂蜜收割、加工、包装、物流信息进行全程溯源,消费者可实时溯源蜜蜂养殖全过程。

2.效益分析:优质蜜源酿出高品质蜂蜜,数字赋能实现高价值产品,优质蜂蜜售价100元/斤,全镇发展蜂蜜1.2箱,每箱收入可达800至1000元,年销售收入过亿元。同时,蜜蜂授粉反哺森林生态,促进植物多样性发展,形成良性循环。

3.利益联结:依托朝阳洞村智慧养蜂溯源系统开展蜂蜜加工、包装,下坝村丰油缘强村公司统一市场营销,上线抖音、微信视频号、电商直播等销售渠道,市场销量逐年提升,促进了全镇蜂蜜产业发展,目前全镇蜜蜂养殖合作社达40多家,养蜂农户达600户,户均增收6000余元。

三、经验启示:

丰溪镇的林下经济发展实践表明,在生态功能区内实现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,关键在于统筹“生态—产业—民生”三大层次,系统谋划、因地制宜、创新机制、品牌引领,实现绿色振兴。

(一)向生态要效益,化绿色底蕴为发展优势。只有立足本地生态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,避免盲目跟风,结合当地的林地类型、气候条件与市场需求,选准特色产业,精准挖掘“山林地”潜力,才能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。要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开发,不可一哄而上,过度占用森林,乱砍滥伐甚至竭泽而渔,必须实现资源增值与生态保护相统一,确保可持续发展。

(二)向创新要动力,多元发展提升产业效能。

打破传统单一种植思维,通过立体开发和循环农业模式,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效率。要不断延伸产业链,探索“林旅”融合等新业态,提升综合效益。注重科技赋能,发展智慧农业,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、数字化转型升级,为林下经济注入新动能。

(三)向联结要活力,构建利益共享机制

通过“政府 企业 集体 农户”等多方协作,形成责任共担、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。明确企业带动、集体组织、农户参与的角色定位,通过林地管理费、保底收购、股份分红等方式确保各方收益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富民、集体增收。

(四)向品牌要竞争力,实现优质优价发展

积极推动农产品标准化、品牌化建设,借助地理标志申报、技术规程制定、专利申请等手段,提升产品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。坚持以品质奠定品牌基础,以品牌引领市场拓展,走出一条以特色取胜、以品质见长的山区产业发展之路。

(作者:竹溪县丰溪镇党委书记   刘敬海)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